聯合國的「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在巴黎發表最近的一份研究結果。這個由世界各地首屈一指的氣候科學家所組成的小組終於肯定的指出:人類活動是導致1950年來全球氣溫上升、暖化的主因。
這個結論當然不意外,許多關心環境議題的人也許早就這麼認定了。
但這個新聞為什麼這麼引人注目?
在全球暖化這個議題中,過去科學家大部分傾向抱持比較保守的態度,也就是說,即使許多統計資料和數據似乎顯示人類行為,尤其是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和地球平均溫度的節節高昇呈現正相關,但因為長期氣候變遷的因子複雜,存在許多不確定性,短期間所觀察到的氣候變異,不能代表長期趨勢。
在氣候學中,時間的尺度極為重要,即使對人類而言漫長的五、六十年,甚至一個世紀,在氣候研究中相對上是短暫的時間向度,因此,即使過去一個世紀、甚至工業革命以來,氣象資料顯示全球氣溫有慢慢上升的趨勢,同時間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激增,科學家仍是遲遲不願將人類活動與全球暖化直接劃上等號。直到昨天,科學家們終於有足夠的信心確認了這個等號。
紐約時報以頭條來報導這個消息,所附的圖片令人怵目驚心。
全球氣溫上升可以說對極圈產生最立即嚴重的影響,冰帽大面積的溶化,使得以此為棲息地的生物受到嚴重威脅,尤其是北極熊。
北極熊利用覆冰在極圈裡遷徙移動找尋食物,然而極地的冰帽漸漸融化,許多北極熊被困在四周的冰都溶化的孤島上動彈不得,當腳下的冰孤島也慢慢融化,他們的命運就是活生生的溺死。
有看過「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 )這部片的人可能會記得,片中就有這樣一個動畫片段,動畫是動畫,一隻卡通北極熊死了就算了,現實情況卻是,無數的北極熊因為這樣活活溺死或餓死。
北極熊以及極圈的冰看起來也許跟我們的生活無關,尤其是遠是亞熱帶的台灣,但事實是,如果北極熊因為這樣滅絕了,人類大概也沒有多久好日子可以過。
地球上各個環境元素環環相扣,北極熊賴以移動的極地冰帽溶化的結果就是直接造成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對沿海地區以及島國有直接的衝擊和最不利的影響,島國的台灣人能不關切這個議題嗎?
海平面如果就這樣慢慢上升,我們就慢慢的遷移到高處去也就算了,但事情沒有那麼容易,氣候變遷另外一個效應是造成全球降雨的異常,乾旱和暴雨這樣的極端現象會越來越頻繁,在大部分的區域,濕的地方越濕,乾的地方越乾,而且各種過去定義為「天然災害」的現象,例如颱風、颶風、以及其他氣候災害的威力會越來越強大。
聽起來人類好像無望、等著毀滅。不盡然如此,科學家還是認為,假如我們及早採取行動,還是有藥救。但是,正在寫這篇文章的我,與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很可能既不是具有呼風喚雨能力的政治領袖、又不是可以向各國提供解決方案的權威科學家,小小螺絲丁的我們能做什麼?
我一直相信,全球暖化這件事,不是只是那些具有改變世界能力的人的事,而是大家的事,這就是為什麼我雖然作為一個小小的空間設計專業者,卻關心這個全球尺度的議題,因為,我相信,每一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專業和生活上盡一份力。對於空間專業者而言,我們可以思考自己所規劃設計的都市、地景、建築等環境,無論尺度大小,能夠為環境的改善進到什麼樣的力量?我們在形式材料等美學的選擇上,功能的提供上,對環境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應?營造的過程的設計、完工後的空間使用模式又能不能產生最小的負面氣候效應?甚至產生正向的氣候和環境效果?
同樣的,從事其他各行各業的人,即使和環境、生態、和氣候看起來毫無相關的領域:會計師、律師、業務員、計程車司機、油漆工人、電腦工程師、雜貨店老闆等等…..無論你從事哪一種行業,在工作上多多少少需要作許多決定,看似與環境不直接相關的決定,例如要開車還是走路去洽公?影印雙面還是單面、彩色或黑白?要買哪種材料進哪種貨?這些專業決定背後都有環境成本,都會影響環境及氣候。如果每一個人都能深刻的思考這些問題,大家的集體力量就會產生改變。
所以,不要以為全球暖化與你我無關,你我可以惡化這個現象,也絕對可以改善這個現象!
想要多瞭解全球暖化,最快的方式是抽空去看「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 )這部紀錄片,好看不沈悶。如果我記得沒錯的話,台灣仍有一些非營利組織提供觀賞的機會。
留言列表